经典老虎机,森林舞会游戏-下载|官网

图片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桂工 > 正文

媒体桂工

      学习强国: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373355961317299863&item_id=3373355961317299863&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坚持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顶层设计,坚持协同育人与师生相长“共建共强”的建设理念,坚持全员参与和重点打造“同步并重”的建设策略,创造了双创教育的良好发展生态,让全体师生成为双创教育的受益者,成为生态文明的学习者、实践者与传播者。

      一、坚持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的顶层设计

      1.确立双创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把双创教育与课程思政、学科建设均纳入学院重点发展战略,结合环境学科特色,坚持立足人才培养,紧扣碳中和、碳达峰等学科发展前沿,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涵,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大学生选题的主要方向;推动双创教育、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优化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在双创教育资源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在湿地修复双创教育中,融入我国对国际岩溶领域研究的突出贡献、为国家岩溶技术输出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等思政案例元素;如在土壤修复的双创项目培育过程中,融入了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贡献案例、水土协同共治对矿山下游流域经济发展贡献案例;如在微生物双创项目凝练中,融入我国科学家在微生物、病毒方面研究成果对新冠疫情控制的突出贡献案例等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同时开展双创教育,利用双创教育来强化专业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从而形成双创教学、思政教育与专业训练紧密结合、相互支撑、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2.加强双创教育机制体制建设。在学校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制定《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奖励办法》《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关于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奖励办法》等系列激励政策,针对指导老师和参与学生,在双创教育指导、双创教育训练上明确奖励规定,以此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双创”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提供全面优质的服务。

      二、坚持协同育人与师生相长“共建共强”的建设理念

      1.多主体协同育人助双创。所谓多主体协同,即产业协同、平台协同、资源协同。通过成立的广西生态环境产业学院、宜兴产业研究院、环境产业研究院、生态环境产业联盟等产业平台,整合双创教育资源,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中挖掘双创项目资源;通过实施根植地方行动计划,学院与校友企业等行业单位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产学研用”人才培养“试验田”,推行“产学研用”一体化教育体系,用行业资源充实学院育人资源,为落实“创业训练”“创新训练”及“创业实践”等活动奠定基础。

      2.优配师资队伍助双创。学院根据国家最新生态环境战略规划,整合校内外优质师资资源,针对水土协同共治碳循环过程、土气宏观生态系统中的碳转化与碳迁移过程、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中水回用技术等多个行业难点与市场痛点,成立了14个由国家级人才领衔的、特色明显且竞争力显著的教学科研团队;配套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科研反哺教学的双创教育协同培养机制,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为学生开展双创训练与实践配备足够的优质师资队伍资源;鼓励教师将团队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中把学术前沿、最新成果融入双创教育过程,同时在双创教育过程检验教师最新成果的产业化可行性、落地可行性,培育高质量的师生共创项目,实现师生创新创业共成长。

      三、坚持全员参与和重点打造“同步并重”的建设策略

      1.全员参与建设。建成“党政领导、跨专业协同、校内外联动”的创新创业育人体系,对双创教育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四到位,要求各教研室、课题组共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做到全院双创教育“一盘棋”,实现由“各自为战”向“集团作战”的转变。在教师层面,全面推动教师科研融入本科教学的“四个一”制度,明确规定:在岗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名教师每个聘期指导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不得少于1项,接收的本科生不少于1人。在学生层面,要求项目实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项目计划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并管理实验、分析处理数据、填写《项目工作周记》等工作。

      2.重点打造建设。结合“互联网+”大赛,构建“组、教、赛”比赛体系,重点打造比赛团队和比赛项目。“组”是组建两个团队,一是学生队伍,另一是教师指导团队,学生队伍根据研究方向和学生特长等方面,组建各小组团队。在实践过程中,各团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技术和经验。教师指导团队,依据课题组,并联合外单位优质师资资源组建,以思政教育和专业传授为基础,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是构建两个教学模式,构建专业比赛的理论学习模式和构建“参赛式”创业培训模式。理论学习遵循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参赛培训分为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多层次指导、多主体指导、联合指导模式,从而促进学生双创思维与能力的提高。(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郝文佳 杨平平)

    上一条:【广西共青团】青春“政”当时,实践育人才——桂林理工大学组织“青马工程”学员扎实开展政务实习

    下一条:【学习强国】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带动新时代高校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